社保缴费根据工资收入确定缴费基数,缴费比例由单位和个人承担不同。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个人账户养老金根据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计算。养老金的高低取决于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缴费基数越高、缴费年限越长,养老金越高。
法律分析
一般以上一年度本人工资收入为缴费基数:职工工资收入高于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300%的,以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300%为缴费基数;职工工资收入低于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60%的,其缴费基数按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公布的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为缴费工资确定,以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缴费基数;职工工资在300%-60%之间的,按实申报。
社保缴费=缴费比例*缴费基数:
1、缴纳社保基数的上限就是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下限为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
2、社保一缴费比例
医疗保险:单位承担8%,个人承担2%;
养老保险:单位承担22%,个人承担8%;
生育保险:单位承担0.8%,个人不承担缴费;
工伤保险:单位承担0.8%,个人不承担缴费;
失业保险:单位承担2%,个人承担1%。
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基础养老金=÷2×缴费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2×缴费年限×1%
注: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在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到,在缴费年限相同的情况下,基础养老金的高低取决于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就是自己实际的缴费基数与社会平均工资之比的历年平均值。低限为0.6,高限为3。因此在养老金的两项计算中,无论何种情况,缴费基数越高,缴费的年限越长,养老金就会越高。
这些就是我们在这方面的知识。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这些方面的内容,也可以到网上进行搜索查询。
结语
了解社保缴费和养老金计算对于个人财务规划至关重要。根据个人工资收入和当地平均工资,确定合适的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能够确保享受到相应的社保福利和养老金待遇。同时,个人的平均缴费指数也对基础养老金的计算产生影响。因此,合理规划个人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将对养老金的数额产生积极影响。如需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自行搜索查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一章 总 则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有权查询缴费记录、个人权益记录,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社会保险咨询等相关服务。
个人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有权监督本单位为其缴费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二章 基本养老保险 第十条 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二章 基本养老保险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
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账户。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分别记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