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耗时近20年编写的一部极其重要的史书。
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这本《资治通鉴》,总结了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其中的许多道理,作为企业的主管或领导来说,也同样适用。
1
任贤必治,任不肖必乱。——《资治通鉴·汉纪》
【释义】任用贤人天下就会太平,任用不肖之徒天下就会生乱。
【延伸】诸葛亮说:亲贤臣,远小人,此西汉之所以兴隆也。企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亲近任用贤德有才能的人,企业才能越做越好。
2
去就以道,可谓君子矣!——《资治通鉴·晋纪》
【释义】离开自己的职位,或者继续留任,都有正当的理由,这就是高尚的人了。
【延伸】任用一个人,免去一个人,都有规则道理可循,才能让人心服口服。也能避免一言堂,避免不理智时做出错误地决策。
3
短于从善,故至于败。——《资治通鉴·汉纪》
【释义】不能向优秀的人学习他们的长处,所以,才导致了失败。
【延伸】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失败。学习才能使人不断成长。
4
币厚言甘,古人所畏也。——《资治通鉴·晋纪》
【释义】送来的礼物多,说的话又甜蜜入耳,这是古人最警惕的事。因为其必有所图。
【延伸】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拿人手短,吃人嘴软。如果在企业合作中想占便宜,容易吃大亏。
5
不痴不聋,不作家翁。——《资治通鉴·唐纪》
【释义】对于小夫妻之间的矛盾,做公公、婆婆的最好装聋作哑,不要介入,免得添乱。
【延伸】在家庭关系中,难得糊涂。作为领导,抓大放小,对于一些小过失或无心之失,不必过份苛责,如此,还可以收获员工的信任。
6
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劝而遂。——《资治通鉴·汉纪》
【释义】做事把重点和精力放在难点上,只要把难点解决了,简单的自然也就解决了做人要取长补短,只要把自己的短板解决好了,自己的长处自然也得到了加强。
【延伸】做事抓重点,事半功倍。
7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所诫。——《资治通鉴·魏纪》
【释义】人的心思各不相同,就像每个人的面容一样。表面服从,背后反对,是古人最忌讳的事情。
【延伸】阳奉阴违的人,最要小心。不怕真小人,就怕伪君子。
8
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资治通鉴·周纪》
【释义】有德的人令人尊敬,有才的人使人喜爱。对喜爱的人容易宠信专任,对尊敬的人容易疏远,所以察选人才者经常被人的才干所蒙蔽而忘记了考察他的品德。
【延伸】喜欢的东西,总会让人犯错误。如果领导过于偏爱自己喜欢的员工,那么其他的员工会有不平或意见,不利于企业的运行和团结。
9
为贵人当举纲维,何必事事详细!——《资治通鉴·梁书》
【释义】身为领导者,应该把握纲领或主要的方面,何必要事事详细呢
【延伸】老板如果面面俱到,还要下面的人干嘛老板如果真的面面俱到,肯定也累死了。
10
夫表曲者景必邪,源清者流必洁。——《资治通鉴·汉纪》
【释义】标杆弯曲,其影子也一定是歪歪斜斜的源头清澈,水流也一定是洁洁清清的。
【延伸】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领导自己工作散漫不负责任,那么下面的人就会跟着学。如果领导勤恳工作,那么下面的人也会学习。
资治通鉴贯穿古今的10个谋略原则
1、 以人为本:用什么人,完成这件事
打天下,刘邦靠的是别人,自己创建了一个虚拟平台,让大家尽情表现,他能做到“尊重人才“”激励人才“”包容人才“”善用人才“而已。
2、 谋定后动:同一件事,需要定出上中下策
刘邦长处有很多,比较突出的就是喜欢“问“和喜欢”听“。
例如:遇到困难,或者解决不了的问题,他马上问别人一句口头禅”为之奈何“
一个老板能把这句话练出来,用出来,领导力也就出来了。
刘邦喜欢听不同意见,绝对不会独断专行。
我把这个优势叫做—— 谋定后动,不盲目行动。
3、 多算者胜:做重大决定,必须设计周祥
萧何曾经批评刘邦“百战百败“,刘邦坦然接受,因为刘邦觉得萧何批评的很有道理,所以知错就改。
重大事情上,刘邦明明自己心里有一套解决办法,自己也会保留,多问问别人的意见,相互切磋,相互完善,这个过程符合《孙子兵法》的多算者胜的谋略原则。
4、 居安思危:时刻都存有危机意识
刘邦的一句话“非刘姓,不得封王“,很多人觉得刘邦太霸道。
司马光给出了比较中肯的评价,充分认同这个江山社稷思路,认为刘邦深谋远虑,保有刘家江山四百多年,是很有危机意识的人。
5、 远见稳进:一定要谋划,三年,五年,十年以后的战略目标,要步步为营。
刘邦做事是比较老练的,扎扎实实,不骄不躁,貌似没有特别清晰的战略规划。
其实都是暗中符合战略规划的步骤,一步步的灭掉项羽,迁都西安,进行制度建设等,这是一个做事成功的必备素质。
6、 戒急用忍: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杜绝了四种弊病:不要主观猜疑,不要一定如何,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针对自己的性格特点)
孔子在《论语》中告诉弟子人性的四个毛病,并针对性的提出警示。分别是——“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我细细研究刘邦,发现他基本都是比较符合这四个特质的。
可以观察一下身边的人,或多或少都有这四个毛病。
7、 事缓则圆:三思而行,急事缓办,倾听为主,统筹兼顾。
刘邦没有杀投降的子婴,项羽逮住了子婴直接弄死。
一个宽厚,一个暴虐。刘邦做事是缓一步,进一步,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8、 健康第一
刘邦活了62年,古人来说是很长寿的,汉武帝活了71年,刘备活了63年,司马懿活了72年。
没办法,活得久,就是优势啊。
所以,赶紧锻炼起来吧,少喝酒,少吸烟,少滚床单,多运动。
9、 凡事有恒
刘邦基本上是45之前,一直过着无忧无虑的“流氓生活“,45到62岁,一直忙活着国家统一的任务。
从一村长到一个国家领导,没有恒心,做不到啊。
10、 隐忍以行
刘邦能忍,鸿门宴的低声下气,韩信的假齐王的威胁,项羽驱逐巴蜀,作战的百战百败,不忍,能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