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世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与癌症有关的因素有哪些 癌症传染吗

与癌症有关的因素有哪些 癌症传染吗

来源:世旅网

癌症是否会传染是很多人关心的健康问题,提出这个问题的人一般家庭或者身边的人有癌症患者所以有紧张感。那癌症到底可以如流感那样传染给别人吗?这样的想法有科学依据吗?癌症是否真会传染呢?

癌症传染吗

到目前为止,癌症一般不会传染。所谓传染,简单地说,就是某种疾病从一个人身上通过某种途径传播到另一个人身上。传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三者缺一不可。临床资料证明,癌症病人本身并不是传染源。

以前,大家都认为“肺病”具有传染性,这个“肺病”就是肺结核。患肺结核的病人在痰菌阳性时称为开放性肺结核,有传染性,因此碰到咳嗽、咳痰,痰中带血的病人应注意防病。肺结核是经呼吸道传染的疾病,而肺癌与肺结核不同,肺癌是在多种不同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细胞异常增生,失去正常细胞形态和动态的恶性肿瘤。经痰液排出的癌细胞由于痰液水分蒸发等原因,癌细胞迅速变性、坏死,即使新鲜的痰液,要使癌细胞在体外生长、繁殖,也需要给予各种的营养和特定的条件。科学家为了培养一个活的癌细胞往往需要经过千辛万苦才能成功,因此癌症是不会传染的。

动物实验中,将带瘤动物与不带瘤的动物共同饲养,经过很长时间,未发现其直接传染。有的家庭有先后多人得肺癌或其他肿瘤,这可能是和同家庭成员有共同的基因及他们可能处在相同的致癌环境中有关。如吸烟、放射性物质的接触等,所以同家族成员可以先后发生恶性肿瘤。

某些癌症具有家族遗传性,这一点已经众所周知。比如乳腺癌,如果其母或姐姐为乳腺癌患者,则她发生乳腺的机率是一般女性的3倍。近年来科学家们已经发现这与她们细胞中的遗传物质都存在某种可传递的致癌基因有关。但是怎样解释家庭成员没有血缘关系而患同一种癌症呢?一种情况是,患同一种肿瘤者常常是与他们接触同一种致癌因素有关的。曾有报道,岳父与女婿都患上了肺癌。调查后得知女婿接替了丈人的工作,在某矿区从事矿下作业,而该矿的氡及其气体的浓度过高。由于他们都长期暴露于这类放射性物质之下,因此引起了肺癌。此外,翁婿两人又都是吸烟者,这无疑是雪上加霜,促使了肿瘤的形成。

还有这样的病例,夫妻都因肝癌而去世。追查病史得知,原来他们都患有多年的乙型肝炎。众所周知,乙型肝炎是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该病毒可以通过血液或其他体液传播,其中包括唾液、精液以及阴道分泌物等。乙型肝炎长期不愈可引起肝硬化,少数患者最终会发展成肝癌。

更应令人警惕的是,不论男女,若有多个性伴者,均有可能给对方带来患某种癌症的风险。譬如男性第一任妻子患子宫颈癌,则其第二任患宫颈癌的风险较一般妇女高出 3~ 4倍。科学家们认为,这与男性射出的精液中可能存在某种病毒或致癌物有关,从而使第二任妻子受到了感染。至于大家熟知的艾滋病,这是由人类免疫缺陷性病毒引起的。

由上所述,癌症本身并不直接具有传染性,因为癌细胞不释放出传染因子。目前世界上未将癌症列为传染病,收治病人也没有采取像传染病那样的隔离措施。然而,如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中有H I V病毒、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转发为肝癌者也难绝对保证他们的细胞不会释放出乙肝病毒,至于有多个性伴者,传染HI V以及与子宫颈是否病变有关。所以可以肯定的说,癌症本身是不会传染的。

与癌症有关的因素有哪些

1.外源性因素

(1)生活习惯:如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与癌症发生密切相关。约1/3因癌症而死亡的患者与吸烟有关,吸烟是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摄入大量烈性酒可导致口腔、咽喉、食管恶性肿瘤的发生。高能量高脂肪食品可增加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结肠癌的发病率。饮用污染水、吃霉变食物可诱发肝癌、食管癌、胃癌。

(2)环境污染与职业性:空气、饮水、食物的污染均可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世界卫生组织已公布的与环境有关的致癌性物质包括:砷、石棉、联苯胺、4-氨基联苯、铬、乙烯雌酚、放射性氡气、煤焦油、矿物油、偶联雌激素等等。环境中的这些化学的或物理的致癌物通过体表、呼吸和消化道进入人体,诱发癌症。

(3)天然及生物因素:天然因素也可以致癌,例如在一定条件下紫外线可引起皮肤癌。生物因素主要为病毒,其中1/3为DNA病毒,2/3为RNA病毒。DNA病毒如EB病毒与鼻咽癌、伯基特淋巴瘤有关,人类乳头状病毒感染与宫颈癌有关,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有关。RNA病毒如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病毒与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有关。此外,细菌、寄生虫、真菌在一定条件下均可致癌,如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有关系,埃及血吸虫病被证实可诱发膀胱癌,黄曲霉菌及其毒素可致肝癌。

(4)慢性刺激与创伤:创伤和局部慢性刺激如烧伤深瘢痕和皮肤慢性溃疡均可能发生癌变等。

(5)医源性因素:如电离辐射,如X线、放射性核素可引起皮肤癌、白血病等细胞毒药物、激素、砷剂、免疫抑制剂等均有致癌的可能性。

2.内源性因素

(1)遗传因素:真正直接遗传的肿瘤只是少数不常见的肿瘤,遗传因素在大多数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是增加了机体发生肿瘤的倾向性和对致癌因子的易感性,即所谓的遗传易感性,包括染色体不稳定、基因不稳定以及微卫星不稳定。如家族性结肠腺瘤性息肉者,因存在胚系细胞APC基因突变,40岁以后大部分均有大肠癌变;Brca-1、Brca-2突变与乳腺癌发生相关,发生率达80%以上。

(2)免疫因素:先天性或后天性免疫缺陷易发生恶性肿瘤,如丙种蛋白缺乏症患者易患白血病和淋巴造血系统肿瘤,AIDS(艾滋病)患者恶性肿瘤发生率明显增高。但大多数恶性肿瘤发生于免疫机能“正常”的人群,主要原因在于肿瘤能逃脱免疫系统的监视并破坏机体免疫系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3)内分泌因素:体内激素水平异常是肿瘤诱发因素之一,如雌激素和催乳素与乳腺癌有关,生长激素可以刺激癌的发展。

癌症的预防措施

国际抗癌联盟认为,1/3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1/3的癌症如能早期诊断是可以治愈的,1/3的癌症可以减轻痛苦,延长生命。据此提出了恶性肿瘤的三级预防概念:

一级预防:是消除或减少可能致癌的因素,防止癌症的发生。约80%的癌症与环境和生活习惯有关。改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制饮酒、食物多样化、少吃腌制食品、控制体重、适当运动,注意环境保护、鉴别环境中致癌和促癌剂、加强职业防护等,均是较为重要的防癌措施。近年来的免疫预防和化学预防均属于一级预防,如乙型肝炎疫苗的大规模接种,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对结直肠腺瘤进行化学预防等。

二级预防:是指癌症一旦发生,如何在早期阶段发现并予以及时治疗。包括:①对癌症危险信号(如持续性消化不良、绝经后阴道流血、大小便习惯改变、久治不愈的溃疡等)的认识和重视;②对高发区和高危人群定期检查;③发现癌前病变并及时治疗;④加强对易感人群的监测;⑤肿瘤自检(对身体暴露部位定期进行自我检查)。

三级预防:是治疗后的康复,防止病情恶化,提高生存质量,减轻痛苦,延长生命。

总结:通过以上的文章分析,大家知道癌症是不会传染的。所以告诫大家,家人朋友得了癌,不要顾虑传染,而应该多和他们在一起,让患者有一个乐观向上的氛围,大家都奉献一份温暖和爱心,这样才有利于患者病情早日康复。

Copyright © 2019- esi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