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过了追诉时效期限,一般不会追究刑事责任,但已立案的不受时效限制。相关法律规定:最高刑期不同,追诉时效期限也不同。在立案侦查或受理案件后逃避的不受时效限制。被害人在时效内提控告,应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也不受时效限制。
法律分析
犯罪过了追诉时效期限如何处理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事犯罪过了追诉时效的,一般是不会追究刑事责任的,但如果已经立案的,不受追诉时效的限制。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八十七条【追诉时效期限】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第八十八条【追诉期限的延长】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拓展延伸
逾期追诉的犯罪行为是否应予以宽恕?
逾期追诉的犯罪行为是否应予以宽恕?对于这个问题,答案并不简单。一方面,追诉时效期限的存在是为了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避免长期的不确定性和心理压力。如果犯罪行为已经过了追诉时效期限,宽恕可能是一种合理的选择,以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另一方面,犯罪行为侵犯了他人的权益,社会需要维护公正和法律的权威。因此,是否宽恕需要综合考虑犯罪的性质、情节、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以及受害人的意愿等因素。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考虑采取其他方式来实现公正和修复,例如赔偿受害人或进行社会服务。总之,对于逾期追诉的犯罪行为,应该权衡各种因素,寻求公正、合理和人性化的解决方案。
结语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罪过了追诉时效期限一般不会再追究刑事责任,但已立案的不受限制。相关法律规定了不同刑期的追诉时效期限。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限制。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也不受追诉期限限制。根据以上规定,对于犯罪过了追诉时效的案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
《诉讼时效司法解释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