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的相关诗词是:《敦煌曲·吐蕃健儿面如赭》、《吐蕃别馆和周十一郎中杨七录事望白水山作》、《吐蕃别馆送杨七录事先归》。
吐蕃的拼音是:tǔ bō。注音是:ㄊㄨˇㄈㄢˊ。结构是:吐(左右结构)蕃(上下结构)。
吐蕃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基础解释 【点此查看吐蕃详细内容】
(名)我国古代民族,在今青藏高原。唐朝曾建立政权。
二、引证解释
⒈公元七至九世纪,我国古代藏族所建政权。据有今西藏地区全部,盛时辖有青藏高原诸部,势力达到西域、河陇地区。其赞普松赞干布、弃隶缩赞先后与唐文成公主、金成公主联姻,与唐经济文化联系至为密切。吐蕃政权崩溃后,宋、元、明史籍仍习惯沿称青藏高原及当地土著族为吐蕃,一作吐番。元中统间改称乌斯藏。
三、网络解释
吐蕃吐蕃(音tǔbō)(公元618年—842年,藏文:བོན་ཆེན་པོ།,威利:bonchenpo,意为“大蕃”)是由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自囊日论赞至朗达玛延续两百多年。
四、辞典简编版
唐代分布在青康藏高原的少数民族,即现今的藏族。唐初并吞诸羌,雄霸一方,是唐朝主要的边患。唐先后以文成、金城二位公主和亲,除巩固彼此关系,也带动双方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造句】唐朝贞观年间,文成公主下嫁吐蕃君长,中语文化及佛教开始传入西藏。
五、关于吐蕃的词语
六、关于吐蕃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