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危扶颠的拼音是:chí wēi fú diān。
持危扶颠的注音是:ㄔˊㄨㄟㄈㄨˊㄉ一ㄢ。词性是:成语。词语解释是:扶持危殆局面。语本《论语.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引证解释是:⒈扶持危殆局面。引语本《论语·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扶。”《汉书·文三王传》“虎兕出於匣,龟玉毁於匱中”唐颜师古注:“此《论语》孔子责冉有、季路之辞也。言虎兕出於槛,龟玉毁於櫝匱,岂非典守者之过邪?喻辅相人者,当能持危扶颠也。”宋李纲《辞免尚书右仆射第一表》:“持危扶颠,允迪栋隆之吉;力小任重,免貽鼎折之凶。”。综合释义是:扶持危困的局面。持危扶颠[chíwēifúdiān]语本《论语.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比喻支持大局,挽救危难。汉.章帝〈赐东平王苍书〉:「公卿议驳,今皆并送,及有可以持危扶颠,宜勿隐。」。7、网友释义是:意为扶持危困局面。出自先秦·孔子《论语》第十六章-季氏篇。8、汉语大词典是:扶持危殆局面。语本《论语·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扶。”《汉书·文三王传》“虎兕出于匣,龟玉毁于匮中”唐颜师古注:“此《论语》孔子责冉有、季路之辞也。言虎兕出于槛,龟玉毁于椟匮,岂非典守者之过邪?喻辅相人者,当能持危扶颠也。”宋李纲《辞免尚书右仆射第一表》:“持危扶颠,允迪栋隆之吉;力小任重,免贻鼎折之凶。”。9、国语辞典是:语本《论语.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比喻支持大局,挽救危难。10、辞典修订版是:语本《论语.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比喻支持大局,挽救危难。汉.章帝〈赐东平王苍书〉:「公卿议驳,今皆并送,及有可以持危扶颠,宜勿隐。」。1成语词典版是:修订本参考资料:语本论语˙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比喻支持大局,挽救危难。汉˙章帝˙赐东平王苍书:公卿议驳,今皆并送,及有可以持危扶颠,宜勿隐。1出处是:先秦·孔子《论语·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扶。”。1其他释义是:扶持危困的局面。
持危扶颠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持危扶颠详细内容】
⒈扶持危殆局面。引语本《论语·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扶。”《汉书·文三王传》“虎兕出於匣,龟玉毁於匱中”唐颜师古注:“此《论语》孔子责冉有、季路之辞也。言虎兕出於槛,龟玉毁於櫝匱,岂非典守者之过邪?喻辅相人者,当能持危扶颠也。”宋李纲《辞免尚书右仆射第一表》:“持危扶颠,允迪栋隆之吉;力小任重,免貽鼎折之凶。”
二、综合释义
扶持危困的局面。持危扶颠[chíwēifúdiān]语本《论语.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比喻支持大局,挽救危难。汉.章帝〈赐东平王苍书〉:「公卿议驳,今皆并送,及有可以持危扶颠,宜勿隐。」
三、国语辞典
语本《论语.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比喻支持大局,挽救危难。
四、辞典修订版
语本《论语.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比喻支持大局,挽救危难。汉.章帝〈赐东平王苍书〉:「公卿议驳,今皆并送,及有可以持危扶颠,宜勿隐。」
五、关于持危扶颠的成语
六、关于持危扶颠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