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则是干什么用的:答案是量取茶叶和将茶叶置入茶壶。
茶则的用途是量取茶叶和将茶叶置入茶壶。茶则是一种传统的茶具,让投茶变得轻松省心、优雅专业。茶则有着深远的历史,使用的材质也有很多,如贝壳、竹子、铁等。使用茶则时,右手拿着茶则手柄,缓缓伸入茶罐,轻轻旋转盛取出茶叶。
1、茶则是一种传统的茶具,主要有两种用途,一是用来量取茶叶,把茶从茶罐里取出;二是用来放置茶叶,然后将茶叶置入茶壶。茶则在泡茶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让投茶变得轻松省心、优雅专业。
2、茶则有着深远的历史,早在茶经中就有记载:则者,量也,准也,度也。茶则的材质有很多,有的是拾取海里的背壳、牡蛎等贝类加工而成,有的以竹子为材料制作,也有的用铜、铁等金属锻造而成。
3、茶则的使用方式是:右手拿着茶则手柄,缓缓伸入茶罐,轻轻旋转盛取出茶叶。使用茶则是要注意两点:手拿茶则时,不能接触到茶则盛取茶叶的位置。茶则一件雅物,茗茶讲究情趣,使用茶则时要轻拿轻放。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茶则有两种用途,一是量取茶叶的器具,二是用以将茶叶从茶叶罐中取出,然后置入茶壶、或茶盏中,茶则作为茶具大持白的一种,在唐代已经有了名分。茶则在茶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茶则的存在使得投茶入壶变得更加省心,因此茶百维球业急则具有重要使用价值。
茶则是汉族茶道六用之一,是汉族民间烹试茶时量取茶末入汤的量具。在茶道中,把茶从茶罐取出置于茶荷或茶壶时,需要用茶则来量取。
茶则之则,是量取的意思,也就是茶的量取工具。陆羽说茶则这种东西,可以用海里的贝类、牡蛎之类的来加工,也可以用铜、铁、竹做材料加工。但其后的匕、策,念煤粉差失样础攻不是指的材料,而是指可以用匕、或策来当作茶则使用。策不好确定是什么具体作用的,但匕就是匙、调羹,法门寺出土的唐代茶具中就有匕状茶则,其实叫做茶匙羹更准确。
其他比较有用的内容推荐1:
茶则的则意为量取,用茶则将茶从茶叶罐中取出,倒入茶壶或茶盏里。茶则除量取茶叶,还可用于点茶时的击拂,即为搅茶,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茶则要重、击拂有力,才能展现出茶面的效果。传统的茶则用海里的贝壳、牡蛎之类加工而成,也可用铜、铁、竹为原料。
茶则作为汉族茶具的一种,在唐代已经有了名分。陆羽《茶经·四之器》:“则,以海贝、蛎蛤之属,或以铜、铁、竹、匕、策之类”。
则字的用法较为古典,所以陆羽在其后专门加注“则者,量也,准也,度也”,意为准则、原则、法则的意思,本义是标准、模范。
则字古文字中作从鼎,从刀,而不是现代从贝从刀,是个会意字,其实是用刀在刻鼎的泥模体背干效延械原的意思,也就是创因确至在制作铸造用模子,于是由此衍生为模式或标准之意。
则字动名词两可,准则、原则都是名词,而秦诏版“法度量、则不壹”,就是作为动词用,意思是规范那些不统一的度量标准。
其他比较有用的内容推荐2:
茶则是用来取茶叶的量具,则是量来自取的意思,那么茶则就是茶的取量工具。茶则是汉族茶道六用之一苗久,在茶道中,把茶从茶今民溶都互觉段罐中取出置于茶壶中时需要用茶则来量取。据陆羽的《茶经·四之器》记载,茶则在唐代已划位断置搞操景师经有了名分,主要品种有海贝、蛎蛤、铜、铁、竹、匕等。
其实茶则叫做茶匙、茶羹更为准确,茶则除了舀茶叶用,也可以用来击拂,击拂就是一个搅茶的动作,在斗茶时的茶面效果上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没有茶则就无法衡量泡茶中茶叶的用量,茶则是茶桌上的一个亮点,既是艺术品也具有实用价值。
茶则是干嘛用的
茶则,属于汉族茶具的一种,是民间烹试茶时量取茶末入汤的量具。在茶道中,需要用茶则来量取,把茶从茶罐里取出。茶则也是《茶经·四之器》中提到的28种茶具之一。
茶则的用途
茶则的则,是量取的意思,茶则的用途,是把茶从茶叶罐中取出来,然后倒入茶壶或者茶盏里。
茶则的其他用途
茶则除了量取茶叶,还可用于点茶时的击拂,也就是搅茶。茶的击拂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茶则要重,击拂有力,才能展现出茶面的效果。
茶则 都是干什么的
茶则,属于汉族茶具的一种,是民间烹试茶时量取茶末入汤的量具。在茶道中,需要用茶则来量取,把茶从茶罐里取出。茶则也是《茶经·四之器》中提到的28种茶具之一。
茶则的用途
茶则的则,是量取的意思,茶则的用途,是把茶从茶叶罐中取出来,然后倒入茶壶或者茶盏里。
茶则的其他用途
茶则除了量取茶叶,还可用于点茶时的击拂,也就是搅茶。茶的击拂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茶则要重,击拂有力,才能展现出茶面的效果。
茶则是干什么用的?
茶则,属于汉族茶具的一种,是民间烹试茶时量取茶末入汤的量具。在茶道中,需要用茶则来量取,把茶从茶罐里取出。茶则也是《茶经·四之器》中提到的28种茶具之一。
茶则的用途
茶则的则,是量取的意思,茶则的用途,是把茶从茶叶罐中取出来,然后倒入茶壶或者茶盏里。
茶则的其他用途
茶则除了量取茶叶,还可用于点茶时的击拂,也就是搅茶。茶的击拂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茶则要重,击拂有力,才能展现出茶面的效果。
功夫茶具,茶铲,茶针,茶钳等,分别是干什么用的
一、茶筒-用来盛放茶道子
茶筒是用好木料特制而成的配有搅动木棍的木筒。茶筒是用山里成熟的老青竹制作的。类似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笔筒”。其实它是盛放其他茶艺用品的一种器皿,被称为“茶筒”,也有人称之为“茶道瓶”或者是“收纳筒”。
二、茶则-用来量取茶叶
在茶道当中,有将茶从茶罐中取出放在茶壶的过程,而在置入之前,需要进行量取,“茶则”就起到了量取的作用,用它来盛茶入壶最合适。就像一个微型的簸箕,也像小型半遮型茶筒。常见的茶则是用竹制的。
三、茶夹-用来夹洗品饮对杯
像镊子一样的东西夹着杯子来洗,这种工具就叫做“茶夹”。它可以防烫而且比较卫生。当然,茶夹其实还有一个功能,就是与茶匙那样,可以夹出茶壶当中的渣叶。
四、茶拨-用来拨取茶叶
喝汤需要汤匙,喝茶也需要茶匙。但是“茶匙”的并不是用来舀茶水喝的,它又称“茶扒”,作用则是代替手指,去挖取茶壶中泡过了的茶叶。这样既方便又卫生。
五、茶针-用来疏通壶嘴
在茶壶中,一般有内网也就是“蜂巢”,当内网被茶叶堵住的时候,需要用工具来进行疏通,从而保证壶内水流通畅。这时候,就需要用到“茶针”。茶针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拨匀放在茶壶的茶叶,让整茶至于上部,碎茶在下面。
六、茶漏-用来防止茶叶外漏
茶壶一般口小,怎样可以让茶叶入壶而不会掉落在壶外面呢?茶道六君子中“茶漏”就起到了引导的作用。只要将茶漏放在壶口上就可以了。
何为茶道六君子?各自的用途是什么
茶道六君子是指茶艺中的六种用具,具体用途如下:
一、茶桶
用来盛放茶艺用品的器皿。可以是茶罐,也可以是茶桶。
二、茶匙
茶匙又称茶勺 ,为盛茶入壶之用,用以衡量茶叶用量,确保投茶适量 。
三、茶漏
外形就是一个环形的如同漏斗一般的器具,用于置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
四、茶则
茶则,又称茶拨、茶扒 。一种细长的小把子,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过的茶, 壶内茶叶。也可将茶叶由茶荷(茶则)拨入壶中 ,故名茶拨。
五、茶夹
也被叫做茶镊,外形就如同一个夹子一般,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或者用来挟着茶杯洗杯。
六、茶针
茶针,形状就是一根细头针的模样,作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以保持水流畅通当壶嘴被茶叶堵住时用来疏浚,或放入茶叶后把茶叶拨匀。茶针有时和茶匙一体 ,即一端为茶针,另一端为渣匙,用竹、木制成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茶道六君子
茶荷和茶则有什么区别
茶荷是中国民间泡茶用具,系盛放待泡干茶的器皿。
茶则是烹试茶时量取茶末入汤的量具。
功夫茶的茶叉有什么用
功夫茶的用茶叉来代替用手去端杯。
茶叉并不是茶道里的一种。一套茶道有6种,分别为:茶则、茶匙、茶漏、茶针、茶夹、茶筒。
茶则:是用来量取茶叶的,即从茶叶罐中取茶的工具。
茶匙:用来向茶壶或者盖碗中拨倒茶叶。
茶漏:向壶中投放茶叶时,放在壶口,防止 茶叶外漏。
茶针:用来疏通壶嘴。
茶夹:温杯时用来夹取品茗杯和闻香杯。
茶筒:用来盛放以上5种茶具的容器。
茶匙的主要用途有哪些?
茶匙,湖南方言中的一词语。在湘语中,指较为小的勺子。又叫调羹,湘语中,两词语已经可以互换了。有别于汤瓢、饭瓢之类的勺子。其中,在现代生活中,也指一种进食用的匙,其最常见的用途为搅拌奶茶或咖啡。因古代煮茶所用小勺,而得名之。茶匙cháchí(Teaspoon)是一种进食用的匙,其最常见的用途为搅拌奶茶或咖啡,因而得名。
在现代人喝茶的习惯中,茶则和茶匙的用法其实大同小异,都可以作为从茶荷里面舀取茶叶的一种茶具,只不过茶则大而茶匙小,取多的茶叶可以用茶则,取少量茶叶可以用茶匙。还有更规范讲究的一种用法,先用茶则从茶荷当中取多量的茶叶,再用茶匙从茶则当中把适量的茶叶拨入茶杯或茶壶当中。但是,从历史源流来看,茶则和茶匙在出现的早起是两种功用完全不一样的茶具,时间上,茶则的出现更早,陆羽《茶经·四之器》:“则,以海贝、蛎蛤之属,或以铜、铁、竹、匕、策之类”。茶则这种东西,可以用海里的贝类、牡蛎之类的来加工,也可以用铜、铁、竹做材料加工。但其后的匕、策,不是指的材料,而是指可以用匕或策来当作茶则使用。策不好确定是什么具体作用的,但匕就是匙、调羹。茶器“四剑客”:茶则、茶斗、茶匙、茶荷。茶则:茶道六用之一,量器的一种。在茶道中,把茶从茶罐取出置于茶荷或茶壶时,需要用茶则来量取。
茶具里的圆形叉叫什么,起什么作用
茶具里的圆形叉叫杯叉,作用嘛顾名思义就是叉杯子用的,倒了一杯热茶给客人,用杯叉递过去,一是防烫伤,二是不接触杯口,卫生!
喝茶肯定需要茶具,特别是喝功夫茶。以下为你介绍的是喝功夫茶时所需的几种茶具配件,简称“茶道六君子”。
1.茶筒:盛放茶艺用品的器皿茶器筒
2.茶匙:又称“茶扒”形状像汤匙所以称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过的茶壶内的茶叶,茶叶冲泡过后,往往会紧紧塞满茶壶,一般茶壶的口都不大,用手既不方便也不卫生,故皆使用茶匙。
3.茶漏:茶漏则于置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
4.茶则:茶则(茶勺)茶则为盛茶入壶之用具,一般为竹制。
5.茶夹:又称茶筷,茶夹功用与茶匙相同,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也常有人拿它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
6.茶针(茶通):茶针的功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蜂巢),以保持水流畅通当壶嘴被茶叶堵住时用来疏浚,或放入茶叶后把茶叶拨匀,碎茶在底,整茶在上。
以上就是“茶道六君子”的介绍,相信你看完以后对茶道六君子有一定的认识。
茶道工具的用途是什么
我国地域辽阔,茶类繁多,又因民族众多、民俗差异,饮茶习惯便各有特点,所用器具更是异彩纷呈。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道工具的用途,一起来看看。
1.主茶具
主茶具乃泡茶、饮茶主要的用具,主要有茶壶、茶船、茶盅、茶杯、杯托、盖碗、冲泡器等。
(1)茶壶
用以泡茶的器具。也可直接用茶壶来泡茶,独自酌饮。也可用小茶壶当茶盅用。
茶壶由壶盖、壶身、壶底和圈足四部分组成。壶盖有孔、钮、座等细部。壶身有口、延(唇墙)、嘴、流、腹、肩、把(柄、板)等细部。由于壶的把、盖、底、形的细微部分的不同,壶的基本形态就有近200种。
以把划分:
①侧提壶:壶把为耳状,在壶嘴的对面。
②提梁壶:壶把在盖上方为虹状者。
③飞天壶:壶把在壶身一侧上方为彩带飞舞状。
④握把壶:壶把圆直形与壶身呈90°状。
⑤无把壶:壶把省略,手持壶身头部倒茶。
以盖划分:
①压盖:盖平压在壶口之上,壶口不外露。
②嵌盖:盖嵌入壶内,盖沿与壶口平。
③截盖:盖与壶身浑然一体,只显截缝。
以底划分:
①捺底:将壶底心捺成内凹状,不另加足。
②钉足:在壶底上加上三颗外突的足。
③加底:在壶底四周加一圈足。
以有无滤胆分:
①普通壶:上述的各种茶壶,无滤胆。
②滤壶:在上述的各种茶壶中,壶口安放一只直桶形的滤胆或滤网,使茶渣与茶汤分开。
(2)茶船
承放茶壶等的垫底器具,有竹木、陶瓷及金属制品。既可增加美观,又可防止茶壶烫伤桌面。
其主要种类有:
①盘状:船沿矮小,整体如盘状,侧平视茶壶形态完全展现出来。
②碗状:船沿高耸,侧平视只见茶壶上半部。
③双层状:茶船制成双层,上层有许多排水小孔,使冲泡溢出之水流入下层的储水器。
(3)茶盅
亦称茶海、公道杯、公平杯,用于盛放和分斟茶汤。将茶汤及时斟于茶海中,可避免茶叶久泡而苦涩。
其主要种类有:
①壶式盅:壶形,或以茶壶代替。
②圈顶式盅:将壶口部分或全部向外延拉成一翻边,以作把手。有盖或无盖。
③杯式盅:杯形,有把或无把,从盅身拉出一个简单的倒水口。
茶盅
(4)品饮杯
盛放泡好的茶汤并饮用的器具。其种类有:
①翻口杯:杯口向外翻出似喇叭状。
②敞口杯:杯口大于杯底,也称盏形杯。
③直口杯:杯口与杯底同大,也称桶形杯。
④收口杯:杯口小于杯底,也称鼓形杯。
⑤把杯:附加把手的茶杯。
⑥盖杯:附加盖子的茶杯,有把或无把。
(5)闻香杯
直口高杯,用来闻嗅留在杯里的香气之器具。此杯容积和品茗杯一样,但杯身较高,容易聚香。
(6)杯托
茶杯的垫底器具。其种类有:
①盘形:托沿矮小呈盘状。
②碗形:托沿高耸,茶杯下部被托包围。
③高脚形:杯托下有一圆柱脚。
④圈形:杯托中心留一空洞,洞沿上下有竖边,上固定杯底,下为托足。
⑤复托形:高脚托的托碟中心再有一个碗形或碟形的小托,小托承托茶盏或茶碗。
杯托
(7)茶碗
泡茶器具,或盛放茶汤作饮用器具。其形状有:
①圆底形:碗底呈圆形。
②尖底形:碗底呈圆锥形,常称为茶盏。
(8)盖碗
由盖、碗、托三部件组成,泡饮合用器具或可单用。
(9)大茶杯
泡饮合用器具。多为长桶形,有把或无把,有盖或无盖。
(10)冲泡盅、冲泡器
冲泡盅用以冲泡茶叶的杯状物,盅口拉出一斜口为出水口。冲泡器是指杯盖连接一滤网,中轴可以上下提压如活塞状,既可使冲泡的茶汤均匀,又可以使渣与茶汤分开。
2.辅助用品
泡茶、饮茶时所需的各种辅助器具,以增加美感,方便操作。
(1)铺垫
是茶席整体或局部物件摆放下的各种铺垫、衬托、装饰物的统称,常用棉、麻、化纤、竹、草杆织编而成。铺垫的形状一般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菱形、圆形、椭圆形、多边形和不确定形。
铺垫的类型有:
①织品类:棉布、麻布、化纤、蜡染、印花、毛织、织锦、绸缎、手工编织等。
②非织品类:竹编、草杆编、树叶铺、纸铺、石铺、瓷砖铺等。
(2)茶盘
摆置茶具,用以泡茶的基座。用竹、木、金属、陶瓷、石等制成,有规则形、自然形、排水形等多种。
双层茶盘
(3)茶巾
用以擦洗、抹拭茶具的棉织物,或用来抹干泡茶、分茶时溅出的水滴,或用来吸干壶底、杯底之残水;或在注水、续水时托垫壶流底部,也可用来擦拭清洁桌面。
(4)茶巾盘
放置茶巾的用具。竹、木、金属、搪瓷等均可制作。
(5)奉茶盘
用以盛放茶杯、茶碗、茶食或其他茶具的盘子,向客人奉茶和茶食时也使用,常用竹、木、塑料、金属制作而成。
(6)茶荷
是控制置茶量的器皿,用竹、木、陶、瓷、锡等制成。同时可作观赏干茶样和置茶分样用。
茶荷
(7)茶则
则者,准则也,可衡量茶叶用量,确保投茶量准确。用它从茶叶罐中取茶入壶或杯,多为竹木制品。
(8)茶匙
取茶或搅拌茶汤用具。常与茶荷搭配使用,从贮茶器中取干茶。
(9)茶夹
用来清洁杯具或夹取杯具,或将茶渣自茶壶中夹出。
(10)茶针
由壶嘴伸入流中疏通茶叶阻塞,使之出水流畅的工具,以竹、木制成。
(11)茶箸
形同筷子,也用于夹出茶渣,在配合泡茶时亦可用于搅拌茶汤。
(12)渣匙
从泡茶器具中取出茶渣的用具,常与茶针相连,即一端为茶针,另一端为渣匙,用竹、木制成。
(13)茶漏
圆环形小漏斗,当用小茶壶泡茶时,投茶时将其置壶口,使茶叶从中漏进壶中,以防茶叶洒到壶外。
(14)箸匙筒
插放茶箸、茶匙、茶夹、茶针等的有底筒状器物。
箸匙筒及茶则、茶匙、渣匙、茶夹、茶漏
(15)茶拂
用以刷除茶荷上所沾茶末之具。
(16)盖置
承托壶盖、盅盖、杯盖的器具,既保持盖子清洁,又避免沾湿桌面。其种类有:
①托垫式:形似盘式杯托。
②支撑式:圆柱状物,从盖子中心点支撑住盖;或筒状物,从盖子四周支撑。
(17)壶垫
圆形垫壶织品,保护茶壶。
(18)滤斗(滤网)
过滤茶汤碎末用。网为金属丝制,缘边金属或瓷质。
(19)滤斗架
承托滤斗用。有金属螺旋状,有瓷质双手合掌状、单手伸指状。
滤斗架及滤斗(滤网)
(20)计时器
用以计算泡茶时间的工具,有定时钟和电子秒表,可以计秒的为佳。
(21)茶食盘
置放茶食的用具,用瓷、竹、金属等制成。
(22)茶叉
取食茶食用具,金属、竹、木制。
(23)餐巾纸
垫取茶具、擦手、拭杯沿用。
(24)消毒柜
用以烘干茶具和消毒灭菌。
3.备水器
(1)煮水器
由汤壶和茗炉两部分组成,炉以热源分有电炉、酒精炉、炭炉、燃气炉等。常见的“茗炉”,炉身为陶器,或金属制架,中间放置酒精灯。茶艺馆及家庭使用最多的是“随手泡”,用电烧水,方便实用。
(2)暖水瓶
贮放开水用。一般用居家使用的热水瓶即可,如去野外郊游或举行无我茶会时,需配备施行热水瓶,以不锈钢双层胆者为佳。
(3)水方
贮放清洁用水的器皿。
(4)水注
盛水的壶形容器。功用是将冷水注入煮水器内加热,或将开水注入壶(杯)中温器、调节冲泡水温。形状近似壶,口较一般壶小,而流特别细长,多为陶瓷制品。
(5)水盂
盛放弃水、茶渣以及尝点心时废弃的果壳等物的器皿,多用陶瓷制作而成,亦称“滓盂”。
水盂
4.备茶器
(1)茶样罐(筒)
用于盛放茶样的容器,体积较小,装干茶30-50克即可。以陶器为佳,也有用纸或金属制作。
(2)贮茶罐(瓶)
贮藏茶叶用,可贮茶250-500克。为密封起见,应用双层盖或防潮盖,金属或瓷质均可。
(3)茶瓮(箱)
涂釉陶瓷容器,小口鼓腹,贮藏防潮用具。也可用马口铁制成双层箱,下层放干燥剂(通常用生石灰),上层用于贮藏,双层间以带孔搁板隔开。
5.盛运器
(1)提柜
用以存储泡茶用具及茶样罐的木柜,门为抽屉式,内分格或安放小抽屉,可携带外出泡茶用。
(2)都篮
竹编的有盖提篮,放置泡茶用具及茶样罐等,可携带外出泡茶。
(3)提袋
携带泡茶用具及茶样罐、泡茶巾、坐垫等物的多用袋,用人造革、帆布等制成的背带式袋子。
(4)包壶巾
用以保护壶、盅、杯等的包装布,以厚实而柔软的织物制成,四角缝有雌雄搭扣。
(5)杯套
用柔软的织物制成,套于杯外。
6.泡茶席
(1)茶车
可以移动的泡茶桌子,不泡茶时可将两侧台面放下,搁架向对关闭,桌身即成一柜,柜内分格,放置必备泡茶器具及用品。
(2)茶桌
用于泡茶的桌子。长约120-150厘米,宽约60-80厘米。
(3)茶(椅)凳
泡茶时的坐具,高低应与茶车或茶桌相配。
(4)坐垫
在炕桌上或地上泡茶时,用于坐、跪的柔软垫物。大都为60厘米×60厘米的方形物,或60厘米×45厘米的长方形物,为方便携带,可制成折叠式。
7.茶室用品
(1)屏风
遮挡非泡茶区域或作装饰用。
(2)茶挂
挂在墙上营造气氛的书画艺术作品。
(3)花器
插花用的瓶、篓、篮、盆等物。
茶饮具有清新、雅逸的天然特性,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身心,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因此中国历代社会名流、文人客、商贾官吏、佛道人士都以崇茶为荣,特别喜好在品茗中,吟诗议事、调琴歌唱、弈棋作画,以追求高雅的享受。
Copyright © 2019- esi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